姓名:叶振林
笔名:乐水书趣
籍贯:江西省遂川县泉江镇四农村陂头三组
性别:男
出生年月:1952年8月
民族:汉族
教育背景与早期经历:
自幼勤学善思,学业优异,小学至初中阶段成绩常年名列前茅。小学高年级时,两次参加全县作文竞赛,分获第一名与第三名佳绩。因品学兼优,累计荣获县团委、文化局、教育局及校级表彰二十余次。1966年,作为优秀学生代表被推选赴京,接受毛主席亲切检阅,这段经历成为人生中难忘的荣耀。
1968年初中毕业后,积极响应国家号召,投身家乡农业生产建设。1970年恢复高中招生后,以优异成绩考入高中,1972年春毕业再次返乡务农。期间,主动创办生产队夜校,普及文化知识,获县宣传部、泉江镇政府及四农生产队联合表彰,所在生产队亦多次获评“先进集体”称号。
展开剩余79%职业历程:
1973年、1974年,连续两年被推荐至大学深造,却因家族海外关系遗憾错失机会。1974年,考入吉安师范学校系统学习教育理论,1975年下学期被选送至吉安地委党校进修,进一步提升政治素养与业务能力。
1976年8月,分配至草林公社附设初中部任教,负责学校团队工作。任职期间,精心策划组织学雷锋、社会实践等系列活动,带领学生争创佳绩,学校团队获团县委授予的“学雷锋先进集体”称号。后担任教导主任,以务实创新的管理风格推动教学优化,成效显著。
1980年,调任瑶厦中学任教,深耕教学一线,积极参与课程改革与教研实践,多次受邀在吉安市教育局组织的教研交流会上分享经验,为区域教育发展贡献智慧。2012年,圆满结束37年教学生涯光荣退休,始终以“老黄牛”精神默默耕耘,践行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受到领导和学生的好评,曾被评为“先进工作者”,现为燕山中学的退休教师。
个人特质与成就:
笔墨情怀:笔名“乐水书趣”,寓情于文,以对联创作传承中华文化精髓,作品兼具思想深度与艺术感染力。
教育贡献:从教数十载,桃李满园,以勤勉与热忱赢得师生敬重,无愧“人民教师”光荣称号。
社会认可:从田间夜校到三尺讲台,始终以服务社会为己任,多次获评各级先进典型,事迹被地方媒体报道。
获奖作品赏析:
叶振林老师这组以“人间仙境”为横批的对联作品,构思巧妙、寓意深远,形式工整而富有禅意,不仅在文字上对仗严谨,也在意境上上下呼应、横竖交融,整体呈现出极具艺术魅力的文化表达。
上联“观音山上观山水”,层层递进,别具禅意。首句以“观音山”引入,点明地点,既具象又富象征意味。“观山水”三字承接自然,又合于“观”字本义,从“观音”之“观”自然过渡到“观山水”,语义连贯之中,又蕴含“登高望远”与“观照内心”的双重意涵。此联六字之中,“观”字重复出现,但语义分工不同,增添了句子的节奏感与思辨性。
下联“望夫石下望石人”,在结构上完全对仗上联,句式对称,节奏一致,极具匠心。“望夫石”本为带有传说色彩的地貌形象,带着一丝柔情与哀婉;而“望石人”则是巧妙的语义翻转,既可解作“石人被望”,亦可读作“石人望人”,形成一种对视的奇妙画面感。由“观山水”到“望石人”,一动一静之间,既有山水之宏观,又有人情之微妙,令人玩味不已。
横批“人间仙境”作为总结,则是点睛之笔。它不仅统摄了上下联所描绘的景象和意境,也赋予整组对联以诗意的升华。此三字将“佛意”(观音)、“情意”(望夫)、“自然”(山水石人)与“理想之境”熔于一炉,使整幅作品在意境营造上更上一层楼,可谓内外兼修,神形俱备。
从对仗角度来看,整组联语音韵和谐,语义流转自然,无论在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保持了高度一致,尤其是对字词结构的把握,既不拘泥于文字游戏,又富有文化内涵,可见叶振林老师在语言上的匠心独运与文学积淀。
总体而言,叶振林老师这幅对联不仅在形式上堪称严谨工整之范例,在意境营造与文化涵义上也别具匠心,展现了传统对联艺术的魅力。恭喜叶老师在对联创作中脱颖而出,获奖实至名归,期待未来继续看到更多充满禅思与人文气息的佳作问世!
其他作品欣赏:
发布于:福建省双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